穷爸爸养出5个博士1个硕士:优秀教育背后,不是家境,不是智商,而是……

发布日期:2024-01-30 04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央视一档节目《谢谢了,我的家》中,曾来过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嘉宾。

他叫蔡笑晚,是一位普通的父亲,却被称为人才“魔术师”。

6位子女中,有5位博士、1位硕士,且都在事业上取得了过人的成绩。

当被问到是如何教育孩子时,他提到“早期教育”尤为重要,读书要趁早。

那时候,各家各户晚上的活动基本都是围在一起看电视,蔡笑晚家却不一样。

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蔡笑晚夫妻就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书。

从古今中外的典故、神话,到各类经典的儿童文学,蔡笑晚陪着孩子们阅读,给他们讲解。

他认为:

“从小给孩子阅读这些故事和诗文,可以给孩子打好文学精神的底子,学习能力变得强大,今后的学习更游刃有余。”

朱永新教授也曾说过:“没有阅读,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。”

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,我们不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地方,但书籍可以。

真正有远见的父母,都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让孩子赢在阅读这一“起跑线”上。

不阅读的孩子,未来将成为潜在的“差生”

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曾说:

“不重视儿童阅读,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,从小形成的阅读差别,才是日后重要的‘输赢’差别。”

我之前带过的学生里就有过这样的2个例子,小天和小玥。

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,不同的是,小玥的成绩很稳定,基本次次都能保证年级前三,小天却很不稳定,最好时能到年级第一,差时也会到年级100名以后。

研究过他们的试卷后我发现,一旦卷子上出现题干比较长或者难理解的题目时,小天的成绩就会有明显的下降,从那道题开始,字迹、答题逻辑都产生了变化,透过试卷,似乎能看得出他变得焦躁、混乱。

而小玥的卷子则很稳定,没有明显变化。

在和他们交流后,我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。

小玥告诉我,从小她就喜欢阅读,家里人也很支持她的喜好,给她买了很多书。

看的书多了,她的思维习惯和知识储备都有了提升,耐心和专注力也得到了锻炼,心态更加平稳,不会被外物所影响,更灵活变通。

而小天呢,从小只知道学习,父母什么都不让他干,觉得看其他书就是浪费时间,只让他看教材,导致他只知道死读书,一旦遇上和课本教得不一样的,就全然不会了。

再加上小天怕考不好被爸妈骂,遇到看不懂的题,他就慌了,越慌越不会,心态就崩了。

在这两个孩子的身上,阅读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来源:视觉中国
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:

“孩子学习越困难,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障碍就越多,他需要阅读的也就越多。

阅读教会他思考,而思考则会激发智力。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的鲜活思想,是预防死记硬背这种阻碍理智的大敌的最有力手段。”

尤其是近些年,中高考对孩子理解能力的考察逐渐加强。

2022年高考的作文题“《红楼梦》匾额提名”、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,2023年高考的“掌控时间和时间仆人”、“续航和亮相”……让多少孩子百思莫解。

从小形成的阅读习惯、阅读量的差异,带来的学习习惯、思考方式方面的不同,会逐渐形成孩子更多方面的差距。

家长一定要明白,教育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,只关注眼前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,教育需要长期主义,立足孩子的一生来思考问题。

阅读能带给孩子的,不只有学习成绩的提高,长远来看,更是会对他三观的形成、为人处世的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,帮助他形成更健全的人格。

而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父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教育最大的误区,

是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“鸡娃”

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,一个5岁的小男孩哭着对爸爸说:

“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,可全家就你不学习,还在那里玩手机。

你自己有学过吗?加减乘法口诀表你都不会,你还让我读这么难的。

就你会在家里那么早睡觉,还晚起,你还老玩你手机上的游戏,你的手机没收,不许再玩了。”

他的话看似好笑,却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。

有多少父母,自己拿着手机刷视频,却想要孩子静下心来阅读;

自己整日流连于麻将桌,却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;

自己不思进取、不求上进,却希望孩子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取得大成就……

殊不知,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,就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投射。

只知道抱怨社会、学校的父母,其实就是在推卸责任。

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最不该偷懒的就是父母。

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:

“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,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,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,这就是首要的、最重要的教育方法。”

被《中国教育报》评选为“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”的李振村,讲过一个感人的故事:

一个寡妇,独自抚养一对刚上小学的双胞胎兄弟。

每天晚上,孩子写作业时,她就捧着一本书在旁边看,日复一日,直到兄弟俩都考上了名校。

一次,她问兄弟俩:“你们知道妈妈多辛苦吗?”

兄弟俩回道:“知道,你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……”

她笑了笑,说道:“这倒不苦,就是每天陪你们看书太苦了,其实我一个字都不认识。”

《朗读笔记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

“所有的婴儿出生都是平等的,没有人会说话、数数、读书或写字,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。

差异的原因在于,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,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。”

父母永远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,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。

育儿,先要育己。

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父母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
只会打麻将的父母,教不出会读书的孩子;不懂得反思自己的父母,养不出通情达理的孩子。

只有当父母摆正自己的位置、及时做出改变时,孩子才能在父母的榜样力量中,得到提升,产生蜕变。

来源:视觉中国

掌握这4个方法,

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能力

《小王子》中说:

“如果你想造一艘船,你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,也不是忙着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,而是激起大家对浩瀚无垠的大海的渴望。”

最好的教育,永远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

对家长来说,想要孩子爱上阅读,最应该做的不是逼迫、命令,而是想办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。

1.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,培养仪式感。

《时代周刊》里有一句话:“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,但对可预测的、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。”

阅读不仅仅是学习,也应该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

家长可以和孩子协调好时间,寻找合适的时间段,开展亲子共读活动。

例如睡前一个小时,或是其他能较完整留出时间的时段。

当孩子习惯了每天读书,自然而然也会逐渐爱上阅读。

亲子关系也会在一次次交流中变得更加紧密。

2.构建合适的阅读环境,营造氛围感。

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

对孩子来说,阅读不只是递给他一本书这么简单,一个好的阅读环境也至关重要。

首先,家长可以根据家里的情况布置一个阅读空间,可以是一间书房,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阅读角,摆上各式各类的书。

在每次阅读前,放上舒缓的轻音乐,缓解孩子内心焦虑、急躁等负面情绪。

其次,也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等地,那里不仅有海量的书籍,也有很多正在读书的人,阅读氛围更加浓厚,更容易感染孩子。

来源:视觉中国

3.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,留给孩子选择的空间。

如果我们总是被迫去读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书 ,又怎能养成为兴趣而阅读的习惯呢?

阅读应该是一件快乐且自由的事,而不是充满着约束和压力,否则只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
在最初的阅读时期,应该先以孩子的想法为主,找一些孩子能看得进去的书,培养他阅读完整本书的耐心和专注。

在孩子坚持下去后,再慢慢地引导他阅读一些稍微难理解、高深的名著。
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完全放手,将选择权全盘交给孩子。

毕竟孩子还是不成熟的,他们的选择有较大的局限性。

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,可以多方求证或自己先看一遍,筛选出真正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。

4.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,不动笔墨不读书。

叶圣陶先生说:“教育的本质,在于培养习惯。”

阅读若只是走马观花地草草看过,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。

家长可以教孩子在读书时摘抄好词好句、撰写读书笔记等,这既是一种即时的阅读反馈,也可以在之后重读时,带来不一样的感受。

但家长也要注意,这种行为一定不能是强迫式的,例如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读完一本书要摘抄一百个好词好句,这种行为就不可取。

这种任务式的阅读要求,不仅不能使孩子沉浸于阅读的氛围,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。

家长可以换一种说法,告诉孩子,记录这些是为了让他能把阅读后的所思所想更好地分享给别人,唤起孩子的主动性。

余秋雨曾说:

“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、机遇、方向的正确选择等等,我认为都是次要的。

很多时候,是一个人偶然看到了几本书,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。”

阅读,是父母能送给孩子一生的,最好的礼物。

书籍,为孩子插上翅膀,带他们飞向更辽阔的远方。

愿所有父母都能学会这4个方法,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孩子。

作者:遇见